
杨静泽:这部作品的起源是制作人兼作曲家郝维娅在《画皮》成功后,打算在室内歌剧的方向上继续探索。从一开始,很明显,我们应该制作一部关于“未来”的科幻剧。当我们坐在一起讨论科幻剧的主题时,我们从古到今想了很多,甚至考虑将来根据一些经典主题进行改装,但最后,我们都同意我们应该大胆,做一些我们做过之后没有人玩过的事情。现实是科幻小说,未来是现在。现在AI可以作曲了。“创造力”,人类最后的堡垒,将来有一天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?那一天会是人类的最后一天吗?如今,艺术创作所缺少的不是人才、金钱和客观条件,而是缺乏“打破圈子”和“另辟蹊径”的勇气。我自己也是个电影制作人。这次我来导演这部歌剧,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跨界人、一个例外创造者和一个创造者。乍一看,歌剧代表“过去”,科幻代表“未来”。他们是不同的,但他们实际上有一个共同点——既不是现在,也不是我们自己的经历。据说科幻电影很难拍摄,因为它们很现实。他们拍摄的是人们的日常体验。正如科幻电影中的文字永远不会构成无限的想象空间一样。每当我们想在电影中创造一些“意境”,我们就要去西藏、新疆和人迹罕至的地方寻找“陌生化”。但“歌剧”解决了这个问题。首先,它与观众的体验有一段距离。如果歌剧不现实,你不会觉得不可接受;更重要的是,它是音乐的艺术。音乐是抽象的。我们对科幻小说的理解、对未来的想象和对人性的思考也可以是抽象的——从导演的角度来看,歌剧是科幻小说主题创作的优秀载体!